最近,华尔街的气氛可谓一片沉寂。过去几周,美国股市似乎出现了我们曾以为已经遗忘的回落迹象。2000年或2008年那样的股市暴跌幽灵再次浮现。而当分析师们翻出他们的“生存手册”时,有些人则认为,这也许是一次“大清洗”的机会。那么,历史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?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信号呢?
美国股市陷入红色区间:市场在重演悲剧
显然,美国股市总是喜欢在过度估值的陷阱中跌倒。2000年,纳斯达克(现在与比特币紧密相关)曾攀升至5000点,随后遭遇了78%的暴跌。25年后,历史似乎要重演?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的确如此。
纳斯达克已经在一个月内下跌了13%,这似乎是让人胃口不佳的预兆。那时,投资者把钱投向那些唯一的资产就是一份PowerPoint的公司。如今,人工智能(如Nvidia等科技公司)成为了投资者的狂热追逐对象。历史重演,只不过这次是带着更多的电子电路。
正如Jim Osman所言:“你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的麻烦。”他深知其中的风险:当时,纳斯达克、标准普尔500和道琼斯都遭遇了大幅崩盘。这一次呢?没有任何保证能让这一切变得不那么惨烈。
美国是否走到了悬崖边缘,还是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失衡?
跨越大西洋的另一边,美国似乎如同梦游般在债务和幻想的细线上行走。表面上看,美国经济依然强劲,但其基础已开始动摇。最近,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超过了10%,进入了调整区间,仿佛一个羞涩的青少年正在面对灾难的边缘。
美国公司利润率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,超过了9%,远远高于历史的标准(3.8%到7.2%之间)。这不再是一种经济模式,而是一个弹簧床,可怕的是,跌落时的冲击力会非常大!
“平均回归”(Reversion to the Mean)—这一术语对投资专业人士来说并不陌生,意味着市场最终会回到一个更加理性的位置。如果真是如此,公司利润可能会下滑20%甚至更多。
Robert Kiyosaki直言不讳:“这次崩盘将比1929年还要严重。”这话虽惊人,但他也提醒:“别慌张!保持冷静,睁大眼睛……当大家都在逃跑时,反而是买入的好时机。”
那么,我们应该担心还是拿出支票簿投资?
美国股市:泡沫形成,还是简单的宿醉?
在投资者们尽力保持冷静的同时,仍然有一个问题在悬而未决:我们现在是在见证一场新泡沫的破裂,还是一次健康的市场调整?目前的各种指标似乎比一张花边的降落伞还要不可靠。有人认为,市场可能正在经历一种“多头陷阱”,也就是伪装的复苏,实则为真正的下跌做铺垫。
回想2001年,网络泡沫破裂后,市场曾反弹了21%,但随后又下跌了32%。2008年同样如此。那么今天呢?**市盈率(P/E)**接近23倍,已逼近过去两次重大调整前的水平。
尽管如此,人工智能的潜力并不是一场昙花一现的狂热,如一些分析师所提醒的那样。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是投资者的过度乐观,这是华尔街老生常谈的难题。
那么,这个股市是否会因为过度兴奋自我毁灭呢?
总的来说,一部分人的灾难造就了其他人的机会:虽然美国股市,尤其是代表华尔街的股市,正在面临不小的压力,但值得注意的是,欧洲则在此时迎来了机会。